学校主页
长大风采

教师节特辑 | 刘小标:用1个作品培养N个“作品”

发布时间: 2021-09-16作者: 苏慧琦来源: 宣传部浏览次数:

恩师名片

刘小标,博士研究生在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湖南文艺三百工程人员,本硕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长沙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长沙学院2021年师“师德标兵”与“我心中的好老师”获得者。多次在国内大型晚会、舞剧、实景演出中担任总导演。编导的舞蹈作品曾多次获国家艺术基金、荷花奖、文华奖等,作为编创之一的原创舞蹈《十八洞的新苗歌》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乙组)一等奖,实现湖南省高校在该项比赛表演类专业组一等奖零的突破,荣获第十三届全国文华奖舞蹈大赛群舞组第一名等。

故事

课上专心教学,课后投入排练。一部舞蹈作品,两年半“时间插空”排练,别人看来的辛苦,他却甘之如饴。这位老师,就是长沙学院音乐学院舞蹈教研室主任,带着我校原创舞蹈作品《十八洞的新苗歌》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的刘小标。

01“两个五年”

长沙学院舞蹈专业成立时间较晚,2018年才开始招生。刚成立时,专业实力较弱。但是刘小标有一个梦想:通过五年的时间,推行“一创两台三力”人才培养模式,争取把长沙学院的舞蹈专业做到湖南省前列。之后,再通过五年时间,在全国综合院校的舞蹈专业中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新路。这就是他的“两个五年”。

为制定符合我校舞蹈专业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刘小标认真分析了我校舞蹈生相较于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优劣势,调研了中小学、培训学校、马栏山文创园、电视台等,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终提出“一创两台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1部舞蹈作品的创作、排练与表演培养N个学生“一创两台”的专业能力:舞蹈创作能力、讲台教学能力、舞台表演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会立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与拼搏能力,培养兼具编创、教学、表演等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02以艺育人

2018年起,刘小标带领团队教师和数名优秀学生演员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开展集中调研。白天学生们跟着他集中访谈,学习如何获取有用信息;下午他们分组进行田野调研;晚上所有人回到旅馆围坐在一起开创作会,商讨可用的创意。回来后再一起搜集、整合有关十八洞村的文献、精准扶贫的文献、湘西苗族非遗等资料。

刘小标不仅带着学生一起实地田野调研、文献剖析,还让他们深度参与舞蹈编创。在排练厅,他提出一个创作内容,让学生在半小时内围绕他的要求自行编排四个八拍的动作,半小时后一起交流,留下合适的舞蹈动作,再由他修改完善编入作品。排练时,他给每个学生分一个舞伴,让他们互相做对方的老师,负责同伴的动作纠正,开展深度合作。同时,他在学生里设置总导演、分段执行导演,锻炼他们讲台教学能力、舞台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编排《十八洞的新苗歌》时,他采用“一创两台三力” 和“1部作品培养N个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训带培,不但使舞蹈作品取得了成功,更实现了学生的成长。

《十八洞的新苗歌》的演员对创作、排练与表演的过程都有一定的感悟。邱芊芊表示:“我第一次感受到凝成一股绳的力量。” 王书辉、张乐怡都认为通过这部作品提高了对自己、对排练的要求。“克服困难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克服一定不能成功。”李湘龙如是说。

03痛并快乐着

刘小标坦言《十八洞的新苗歌》的排练十分不易,“由于我们的舞蹈学生比较少,比赛的演员来自三个不同的年级,加上平时上课时间分散,只有利用每天晚上八点半到十点、每个星期六星期天的全天以及暑假进行加班加点的排练,这种‘时间插空’排练坚持了两年半。”

他不仅要抽出休息时间带领学生排练舞蹈,还要花大量精力进行舞蹈的创编构思、每一个动作语汇的编创与修改、舞蹈结构的调整、舞蹈道具的设计与音乐语汇的把关等,力求把最好的作品与最好的表演状态呈现在舞台上。

从长沙到十八洞整整九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学生来回跑了十个月。七分多钟的舞蹈,前后花费了他们两年半的时间,直到现在,《十八洞的新苗歌》仍在修改提高阶段。

“《十八洞的新苗歌》花费了我生活中除教学外80%的时间,但我觉得这样的付出很值得”,在谈到自己为《十八洞的新苗歌》所做出的牺牲时,他表示自己痛并快乐着,“其实我特别幸福,我们做出了好的作品,扩大了学校舞蹈专业的影响力,还让我们的学生和观众了解了十八洞和‘精准扶贫’,这件事很有意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十八洞的新苗歌》相继荣获第十三届全国文华奖舞蹈大赛群舞第一名,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专业组一等奖,这是自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16年举办以来,湖南高校专业组首次荣获国家一等奖。同时,在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专业组、第七届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都荣获金奖。

《十八洞的新苗歌》受到了全国及湖南省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包括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电视台与长沙电视台等。社会进一步认识了长沙学院,了解了长沙学院的舞蹈专业。

04回到十八洞

“我的最终目标是把《十八洞的新苗歌》带回十八洞村。我希望带着我们的团队到十八洞做义演还愿,然后帮助当地编排一台以‘精准扶贫’为题的旅游晚会,留住来十八洞游玩的旅客。”说起未来规划,刘小标脸上笑意融融。

未来,刘小标计划把《十八洞的新苗歌》做成长沙学院音乐学院的歌舞党史课,让一代代学生传承下去,用舞蹈作品给更多的观众做思政教育。让每一个观众通过《十八洞的新苗歌》了解到十八洞的故事,去十八洞参观旅游,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十八洞的新苗歌》剧照

《十八洞的新苗歌》团队

《十八洞的新苗歌》证书

《十八洞的新苗歌》中国教育报的报道

记者手记:

“我让学生深度参与《十八洞的新苗歌》的创作,用1部作品培养了24个学生。我认为,培养好学生是比创作好作品更重要的事情。”在采访中,刘老师不断强调,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刘老师的教学非常好地印证了这句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用心钻研学生的成才之道,把自己的认真与热情融入到每一部舞蹈作品、每一堂课、每一次彩排,带动学生深度参与舞蹈创作,在作品中获得各方面的磨炼。

在他的指导下,舞蹈专业的学生进一步爱上了舞蹈,也爱上了学校。学生说:“我要让自己的师弟师妹报考我们学校,因为这里能学到东西。”

 

编辑:李冬冬

审核:肖 雄

上一篇: 将思政课打造成让学生真正受益的“金课” 下一篇: 教师节特辑 | 吴鹏团队: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