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长大风采

李方敏:做学院发展的“动力机”

发布时间: 2022-09-15作者: 谭政添来源: 宣传部浏览次数:

李方敏,博士,教授,长沙学院学科带头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带头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授权专利28项(22项排名第一);近年来发表论文104篇(EI检索104篇,其中31篇SCIE检索)。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其它省部级项目9项。在计算机技术领城从事计算机网络、智能感知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30年。2011年研发了无线wlan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促进了武汉虹信wlan产品的全国布局:提出了据进机姿态定位新方法,大力提升了三一国际煤矿掘进机的智能化水平:2015提出人体行为与动作识别的智能感知方法,扶持了2家大学生创业公司的发展:2016年开始,提出与设计了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无线接入技术方案,解决了湖南超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服务机器人定位与移动接入难题,2017年至2019年公司新增销售收入2100万。

“做优‘一体两翼’,擦亮‘新工科’办学闪光点;服务‘三高四新’,培育‘新工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是学校‘一体两翼’办学定位的主体,我们作为学校办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凝练学科特色、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从温文儒雅的教授的目光中,看到的是坚定和勇毅。

领航者:引领学院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

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我校后,李方敏教授敏锐地把握住了我校的办学定位——“两型”(教学型和应用型)“两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体两翼”。为了进一步把牢办学定位、优化学科特色,李方敏教授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学校学科专业体系中的优势地位,锚定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优化学术氛围,打造优质实验平台,扩充对外交流渠道,引领学院科研工作。

“质的飞跃!”谈起李方敏教授的到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赵碧海很是激动。这些年,计科院科研氛围日趋浓厚,可谓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能够实现蜕变,李方敏教授功不可没。”

要提升科研硬实力,高层次的科研平台必不可少。入职后,李方敏教授便着手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念头有了,付诸实际行动后才发现,在省内各大高校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背景下,想要申报成功必须一步步突出重围。大到整合校内外资源、凝练研究方向,细到申报书的语言润色、字符大小,他都一一把关、逐字修改。从2016年笃定申报目标,有势在必得的信心,也经历过垂头丧气的低迷,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4年的申报,“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成功获批。

在着手推进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他还矢志提高学院整体科研水平,当起了学院科研工作者的领航者。选题方向如何设定?项目特色如何体现?作为专家,李方敏教授都会逐一把关、倾囊相授;论文结构如何优化?行文思路如何拓展?作为笔杆子,李方敏教授都会逐句审阅、反复打磨……赵碧海把他比喻成一个动力机,“他来了之后,我们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中标从未断过,李方敏教授无形中鞭策着我们一步步钻研下去。”

在李方敏教授的带领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电子信息被学校立项湖南省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点。这些年,该学科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面上项目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项目总到账经费4000余万;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2项;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8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其成果不可谓不丰硕,以李方敏教授为首的学术团队科研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并在省内同领域崭露头角。

主心骨:推动教学育人进入新阶段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学校党委已经为我们谋划好了顶层设计,作为二级学院,承担的是主抓落实的角色。”李方敏教授说,要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应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李方敏上任后,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主线,在多次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以‘工程认证’为抓手,结合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助推科研与教学、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与市场接轨,循序渐进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行动。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育人,首先要有一套适合于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作指导。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理论课、实操课……说到人才培养方案,李方敏教授挺起了身子,“总共150分学分,如何设定课程学分,如何安排学习时段,如何把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发得物有所值?”李方敏教授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把外面的专家“请进来”研讨,带着学院的教师“走出去”取经。在今年暑假,开展的大型研讨会就有5次,小型非正式的研讨达到了10余次。这些年,在李方敏教授的组织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大型修订就有3次。

如何突出“应用”,让学生能真正满足社会行业和产业的人才需求?这是李方敏教授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着力思考的问题。“打造核心课程,延伸主干课程,辐射全部课程……”对此,李方敏教授贯穿“聚焦”思维,引入了“课程组”这一概念。“根据学院专业设置,把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六门课程组成核心课程,砍去无关紧要的课程,让课程不再五花八门,而是聚焦在人才培养需求上。”现在,李方敏教授正计划分步走打造一批优质课程群。

“科研融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氛围的高涨同时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他号召广大教师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倡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让学生走向实验室,“以赛促学、以赛代训”。

“过去要拉着学生参加比赛,到现在还要经过初赛筛选学生,实验室由过去冷清的教室变成了学生们摩拳擦掌竞相施展才华的竞技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运兰多次负责指导学生竞赛,她介绍,在今年6月举行的“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赛全国总决赛上,我校学子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9级物联专业的罗坤煜曾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赛区(单片机方向)国家二等奖,目前在CVTE实习,他坦言:“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参与各项比赛中,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所以工作起来能契合社会需求。”事实证明,李方敏教授领衔的教师团队为学生们量身定做的这双“鞋子”合脚。

排头兵:奔向决战“升硕”新征程

把时间的轮轴拨回至2016年,彼时,长沙学院连硕士学位建设点都没有。李方敏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学校后,刚入职便被借调至“申硕办”协助筹备申硕事宜,在最后的紧要关头与时任党委书记韦成龙搭档答辩。书记负责现场答辩,而他负责播放PPT。“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内容衔接、画面停顿、镜头效果……要想配合得天衣无缝,只能日夜加班,一遍又一遍地磨合。”庆幸的是,以成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句号收尾,同时意味着要开始执笔于另一个句子。见证了硕士学位建设点的成功立项,这些年,他又当起了“排头兵”,冲在“升硕”这场硬仗的第一线。

但是“升硕”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场硬仗,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硬仗。交给年轻人?怕耽误他们搞科研。大家分摊任务?怕影响效率……“多少脏活、累活,他都揽在了自己身上。”赵碧海说。

同样是暑假,很多人都带着家人小孩度假。而李方敏教授似乎从来没有给自己放过假,也不敢给自己放假。“最煎熬的莫过于2020年暑假。”赵碧海回忆,当时,为了申报硕士点,李方敏教授作为院长、学科带头人,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写材料,直到后来身体实在扛不住,甚至出现眩晕直接住进了医院。而如今,他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高负荷的工作,腰伤不时复发,有时需要卧床数日才能缓过来。熟悉李方敏教授的都知道,他酷爱打网球,微信头像现在还是网球名将罗杰费德勒,但来到长大后,他甚至放弃了这一业余爱好……但对于这些尽心竭力的付出,李方敏教授始终没有一句怨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教书育人初心使命,李方敏教授始终坚持把自身职业价值融入到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这一高度来对待;着力优化“一体两翼”办学特色,奋力推动“三升三大”发展战略,李方敏教授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与推进“强省会”战略同频,与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共振。


编辑:融媒体中心

审核:肖 雄



上一篇: 教师节特辑丨杨丞:在创新创业的路上摸爬滚打 下一篇: 李希霓:青春之花,名为奋斗